內蒙古中醫養生保健的來源
中國養生文化的萌芽大概只能上溯到殷商時代。從已經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證中可以發現,殷商時的人們在生病時、分娩時都祈禱祖宗神靈佑助;對日常生活中的吉兇禍福與健康狀況也不時卜問,進而舉行各種形式祭祀活動以清除不祥。此外,甲骨文中還出現了有關個人衛生(如沐、浴)和集體衛生(如大掃除稱:“寇帚”)之類的記載。
逮至西周,養生思想進一步發展。周代還設有食醫專門掌管周王與貴族階層的飲食,指導“六飲、六膳、百饈、百醬”等多方面的飲食調理工作,提出飲食調理要與四季氣候相適應;并有了專職主管環境衛生的職官,如“庶氏掌除毒蠱”;“翦氏掌除蠧物......以莽草熏之”;“壺涿氏掌除水蟲”,使水清潔。
生命所必須的食物;溫補食物能溫陽助火,改善畏寒怕冷癥狀,從而增強體質,如陰虛內熱的體質,多食則加重陽熱升火,出現咽干、齒痛、牙齦出血、便秘等癥狀;清補食物偏涼可以清火,如陽虛偏寒體質,多食反而使體寒更甚,從而出現腹瀉、腹痛等癥。
因此,即使身體虛,也不能盲目“亂補”,身體虛有許多種類,每一種虛證,都有針對性的補方、補藥和食物,藥證不符,不但無效無益,反而有副作用。
上一條: 內蒙古中醫康復?養生誤區
下一條: 內蒙古中醫康復理療到底做那些內容